守護理念1:照顧~是預習自己”當我老的時候”–照顧父母,就是你給自己澆水施肥

文.晴川

變老是人生必修課,有幸的話,終究我們會到了衰老的那一天。試想,青春才幾年,疫情就佔了三年。當你老的時候,你會怎麼自處? 假如運氣更差一點,”當你失能的時候”你會怎麼辦?

我們常以為”照顧父母”是一場突如其來的任務,來得急、來得重,好像要交出人生所有的力氣與時間,才能換得家人安穩的老後。在一次次的疲憊與忍耐中,好像自己被壓榨得所剩不多?以為照顧是一場驟變,慌慌張張就把自己的生活全部一筆勾銷。

照顧並不是一場自我犧牲的磨難,也不是一場需要吞嚥所有情緒的修行。有機會好好預習先來準備,將來就無需恐懼。

讓自己仍保有一些工作節奏,與社會連結。維繫幾段真實的人際關係,哪怕只是跟老朋友通一次電話,或去便利商店繞一圈買杯咖啡。給自己一點點時間,看一場喜歡的電影、做一道想吃的料理,這些看似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段,並不會構成滔天罪行,其實正是我們的存在感。它們串起了「我還是我」的生活原色,也讓我們在漫長的照顧旅途中,有遮雨的屋簷,喘息的角落,感受風的自由,雨的涼意。

熟齡或大齡兒女照顧年老父母,也不是拚了命地咬牙硬撐,努力順服。

長照不是一場短跑,而可能是一段長長的馬拉松賽跑。若我們總想著「撐一下」、「忍一點,「讓一些」很可能就是怨言的積累,撐垮的前兆,是昏厥的警訊。

其實該休息的時候就該休息,該放鬆的時候要認真放鬆。甚至該求援的時候,就勇敢地開口——無論是找兄弟姊妹輪班、申請政府長照服務,或是和朋友說說心情,都是照顧自己最溫柔的方式。

照顧,不該是一種壓抑、遷就、逃避,而是預習。

預習什麼?預習我們自己有一天也會老去,也會依賴他人,也會期待有人懂得我們的難。當我們在照顧中,開始理解老化的無助與執著,也學會了用更寬容的心看待彼此的脆弱。那不只是為人子女的責任,更是為了有一天我們成為被照顧者時,也能平靜地走向永恆的那一段生命旅程。

照顧,是一種預習。預習自己將來「日常」的練習。

變老是一門必修,照顧是一門選修。唯獨選修後,才有成熟的變老經驗值。照顧父母,就是你給自己澆水施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