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生活小細節開始守護血糖|長照前哨站 文: 鄭色孟
說明: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代謝失調的疾病。當我們進食碳水化合物 ( 包括糖分、澱粉質等 ) 時,經消化後會變成葡萄糖,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,成為血糖。胰臟會分泌胰島素,協助血糖進入細胞以供運用。
由於身體胰島素功能失效或分泌不足,以致無法利用所產生的胰島素時,血糖便會上升。血糖過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,長遠而言,更會引起多個身體系統及器官破壞,包括:心血管、視網膜、神經、腎臟等。
當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時,會損害全身的血管與神經,導致多種嚴重的併發症,常見包括:
1. 視網膜病變(糖尿病視力退化):長期高血糖會破壞眼底微血管,可能導致視力模糊、失明。
2. 腎病變(糖尿病腎病):腎臟過度負擔導致蛋白尿,嚴重者可能需要洗腎。
3. 神經病變(手腳麻、刺痛):末梢神經受損會出現麻木、灼熱感,甚至失去感覺
4. 心血管疾病(心肌梗塞、中風):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~4倍。
5. 糖尿病足(傷口難癒、可能截肢):血液循環與感覺變差,導致腳部傷口不易癒合,感染嚴重時可能截肢。
長輩的健康,藏在你為他夾的每一口菜裡。
從生活小細節開始守護血糖
你知道嗎?這些日常習慣,可能正在默默升高長輩的血糖
糖尿病不是老年人的專利,但長者因為代謝減緩、活動力下降,更容易受到飲食影響。許多看似「健康」的選擇,其實藏著高糖、高澱粉的陷阱。
作為照顧者或家人,我們從三餐一食做起,就能幫助長輩穩定血糖、遠離併發症。
常見的糖尿病飲食地雷/你踩過幾個?
地雷1:無糖豆漿 ≠ 低糖飲品
→ 有些標榜「無糖」的豆漿其實還含有自然糖份,若當水喝也可能攝糖過多。
地雷2:早餐店全麥吐司看似健康,其實高升糖指數
→ 多數市售全麥吐司混合白麵粉,升糖速度快,不適合糖友當主食。
地雷3:滷味、湯品以為清淡,其實隱藏大量糖與鈉
→ 滷汁常添加冰糖、醬油等調味料,血糖默默飆升。
地雷4:水果吃太多,一樣血糖飆
→ 香蕉、芒果、葡萄等高糖水果應適量攝取,最好分餐少量吃。
地雷5:一口甜點沒關係?小心「餐後血糖」暴衝
→血糖高峰常在餐後1~2小時,甜點在這時進食會讓控制更困難
台式小吃避雷清單/你踩雷了嗎?
糖尿病飲食控制不只是「不能吃甜」,而是學會選對食物、控制份量與搭配營養。在照顧長輩的過程中,若能避開日常餐桌上的隱藏地雷,就能幫助穩定血糖,減少併發症風險。以下是很多人喜歡的台灣美食,但對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糖的人來說,大多都算是「高醣地雷區」,只是程度不同。我來幫你逐一解析,讓你知道為什麼它們「踩雷」:
食物名稱 | 升糖指數 | 危險說明 |
蚵仔麵線 | 60 | 精緻澱粉+勾芡+高鹽湯頭 |
油飯 | 86 | 糯米高升糖+高油脂 |
烤香腸 | 28 | 雖升糖低但高脂肪、加工多 |
水餃 | 63 | 麵粉皮+餡料易過量 |
鍋貼 | 67 | 同水餃+煎炸烹調更傷血糖 |
小籠包 | 62 | 皮多餡油,常吃也踩雷 |

避雷小撇步
三大原則,安心吃更放心:
1. 少精緻、多原型:選擇糙米、燕麥、地瓜等替代白飯、白麵。
2. 菜先吃、肉適量、飯少量:提升膳食纖維延緩血糖上升。
3. 分量控制、避免爆量:即便是健康食物也不能無上限。
照顧提醒
身為照顧者,我們每天的準備與選擇,影響著長輩的健康。
多一分關心,少一分血糖風險。從每一口開始照顧,也是在守護彼此的未來。
照顧從生活做起,注意隱藏糖分陷阱/對糖尿病患者或想控糖的人也很重要:
1. 醬料:糖分藏最深的調味品
許多醬料(如番茄醬、照燒醬、沙茶醬、甜辣醬)含有添加糖,尤其是加工食品中的醬汁常為了增加風味而加入大量糖分。
- 建議:選擇天然、無糖或自製的醬料,並控制用量。
2. 烘焙食品:甜點不是唯一地雷
即使是鹹口味的麵包、蛋糕、餅乾,也會添加糖、澱粉與油脂增加口感。
特別注意:鬆餅、奶酥麵包、波蘿包,含糖量常超標。
3. 酒精飲料:喝進去的是糖與熱量
啤酒、甜酒、調酒類含高糖;即使是威士忌、紅酒等低糖酒,也會間接影響血糖穩定,並刺激食慾。
- 建議:糖尿病患者應酌量飲用,甚至禁酒。
4. 湯品:湯不只是水,可能是高糖陷阱
某些湯(如玉米濃湯、南瓜濃湯、外食火鍋湯底)會添加糖或澱粉勾芡提味。
- 建議:避免喝濃湯、勾芡湯,選擇清湯為佳。
這些「非甜品卻藏糖」的食物,最容易讓人忽略,是糖尿病控糖的常見地雷。長輩的健康,藏在你為他夾的每一口菜裡,從今天開始,少一點糖、多一點用心,陪伴他們穩穩走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