崩壞和失落的現場
ㄧ打開鐵門,就看見雜物堆積塞滿了整個陽台及客廳,連往前移動的空間都覺得困難。再努力往前挪動一點點,有半個客廳的空間被一片木釘桌子佔據,桌上還散落一些類似服裝打版裁剪後的殘留碎布,一些關於設計發想的圖樣紙片。透露出的訊息,儼然是當時的女主為著新式剪裁,正忙著服裝設計打版縫紉的過程,但今夕何夕,不知已經過了多少年了。
再來旁邊就是有著鏽蝕燈蓋的舊擡燈橫躺著,牆上懸掛的黑白畫框裡,隱約看出是一位外國時裝模特兒,16孔的排插從屋簷懸掛下來,布滿灰塵的電線,高高低低的迴旋纏繞,曾包裝過的厚紙盒成堆,ㄧ包ㄧ包的塑膠袋開著口,視線瞥到的袋子裡,都是大小不一的瓶瓶罐罐,是空的。
右牆上的窗戶玻璃已破損如飛機殘骸,秋風從外面豪無顧忌的掃進來,也不知道這屋子是如何擋風遮雨,左邊牆壁上掛著一張我從未見過的藍色獎狀-覆棺證書,可見這個家(及可能是男主)曾有過為社會公義犧牲或特殊事跡。
但此時呈現的卻是崩壞和失落,像極垃圾回收的掩埋場。
跟我連絡的老先生,大約是70多幾歲,他不斷的透過轉介,詢問要如何得到政府的長照。劉老先生稱自己是老太太(女主人)的同學—是他招呼了我的到來,他欣喜得從成堆的雜物裡,抽出一張塑膠椅板凳的同時,好像所有的東西都要像土石流崩塌了,當下令人發愣。
「應該」是具有時代才藝的婦女
眼前的老太太安然坐在牆邊椅子上,臉上雖有皺紋,但面容詳和樸素,談話之間無任何溫度表情。淡淡說著,只要清理角落的東西即可,角落旁的那些布匹都是新的。估計那些布是她為了裁縫新衣裳用的吧。
詢問老太太得知以前確實曾經是個服裝打版師,她只惦記著旁邊的捆布,老太太還說那些布都是新的,(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)她應該是一位具有時代才藝的婦女。
可看不出來現在是居住在如此惡劣像垃圾掩埋場的的地方。
囤積背後的心靈淤傷
既然來了,我也稍稍查看一下她平日的生活動線如何?廚房裡除了厚厚灰塵鋪著,廚具臺上擺滿ㄧ堆過期已久瓶瓶罐罐的醬料,且ㄧ眼看出有不明昆蟲寄生,上面還浮著白色絨毛樣的不明黴菌。地板上的磁磚都覆蓋著厚厚的一層黑泥。
衛浴空間同樣也是擠滿雜物和ㄧ包包塑膠袋,後陽台也是。那些雜物顫顫巍巍,好像隨時會完全滾落。然而在雜物堆裡看見一台洗衣機。我納悶啊,平常要怎麼洗衣服啊?
老太太一、三、五需要洗腎,現在只有這位老同學,陪她不離不棄。早上6:00即起,步履顛躓的下樓出發到洗腎診所,等待著上針輸液洗腎,度過冗長的洗腎過程,收針後又顫危危的上樓。陳老同學隨便買一點吃喝裹腹,晚上他就睡在一張舊的行軍床,一看,哪是床啊?僅是一片吊著兩邊的薄毯,貼近地面,他就睡那裏,老老照顧。他說他撐不下去了。
老太太有一個女兒,住在法國。也有一個弟弟,要上夜班。
這過度囤積的背後,藏著甚麼樣的心靈淤傷,讓壞死的組織成為發黑的血塊更像癰病ㄧ般癱瘓人生。桌上厚厚灰塵就如崩頹的被遺棄的陳年往事。
此時,我內建奉養父母的DNA根深蒂固,無法理解並且極度混淆。我從小飽受教育所建立起來的仁義道德突然瘸腿,社會價值體系瞬間發聵。
只想逃離。
便利貼
收藏和囤積不同,要分辨是否不當囤積,有一個最基本的判定標準:
收藏物品是有邏輯並且分門別類排列,通常會量力而為;
囤積則是雜亂無章,毫無秩序,東西無法丟棄,甚至造成日常生活障礙。
在過去,囤積行為常被認為是強迫症症狀的其中一類。但這幾年的研究發現強迫症與囤積行為背後的問題有許多差異。因此,在2013年,囤積症(Hoarding Disorder)被正式納入了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疾病診斷手冊(DSM-5)中,成為獨立的精神疾病診斷。
囤積症的主要特徵包括強烈地感覺需要獲取且保留這些物品,因而持續地無法丟棄,即使是不值錢、有危險性或不衛生的物品。因為無法丟棄而囤積這些物品,導致生活環境變得壅塞、混亂,也造成當事人社交、職業、甚至自我照顧能力受損。
(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老年與復健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、長庚大學教授、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監事林博彥)
發佈留言